农业经济发展
- 问政网友:18535280141
- 问政对象:民间智囊
- 提问时间:2016-02-18 19:35:42
泸州市泸县、经济发展战略浅谈
第1章 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外国的柑橘在中国种不甜,外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适合中国,所以要有创新,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在经济发展上,无论是北上广的国际视野,还是全国各地经济转型战略,其实也并不适应泸县的发展模式。
我们泸县的经济发展,一不可能大量地接连国际轨道,二不可能创立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无论是科技、设备、人才,或者是财政、生产体系,都无法满足产业需求。
从以下策略观察。
第一,如果要引进外资谋求发展,就算政府给企业降低税务,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没有形成体系之前,外来的公司要原材料得去其它地方,要卖出去也要花费巨大的运费投送出去,等等困难重重。最重要的一点,投资成本高的情况下,全国的经济形势并不十分乐观,要想吸引大量外资谈何容易。
第二,如果要依靠泸县自身的工业、信息产业等水平谋求发展。这是一条好的路子,也能从根本上改善、利用、发展泸县的战略资源。这样发展起来的公司,因为发根在泸县,那么利用的物力、人力、基础设施都会更大部分来源于泸县,因为远了毕竟成本高。这样的公司才能长久地推动泸县的经济发展。可惜,这样的公司不好做大做强,一是本地投资家底子还薄,二是没有经验和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三是市场竞争激烈,外来产品已经将市场占领,即便是泸县本地的市场。
第三,目前泸县所存在的公司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类。1,外地大型公司的分公司或者合作伙伴,进行代工和销售业务。2,生产低质低利润的小型企业,主要满足低端市场需求。3,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缩减运输、矿石等资源成本起来的公司,比如房建、本地农产品制作等。
第四,从泸县的GDP贡献率上看,这些年主要的经济发展在工业,其次是第三产业,农业发展几乎为零增长。而现代工业发展模式都是低端和外来经济渗透,自主性本土性公司较少,特别是大公司,就是上面段落所讲的内容。经济贡献主要体现在楼市在三四线城镇的扩散。众所周知,泸县的经济发展,其实更依赖于外地务工人员,大量的打工者将打工收入带回家,修房子娶媳妇过生活,从而提高市场销售。而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泸县的经济实力,甚至可以称为耗竭性消费,表面数字再好看也长久不了,更别说那些掏空本地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经济项目。
所以,泸县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很难以看到巨大潜力,因为它并不是可持续的和不断增强的模式。
如果继续依赖外来资源,进行消费性、枯竭性发展模式,而不进行自主性、本地的发展和投资,泸县的经济发展不但难以本质性提高,也无法长期保持高增长率。当前乐观的经济增长还是建立在薄弱的经济基础下。胖子减肥比较容易,等以后变瘦了,就更难有所作为。
笔者认为,要大力发展泸县自己的第二、第三产业,现在的基础还比较不成熟,但是,我们可以先去创造出这样的基础。
而这个基础,应该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发展。前面说过,别省、别市(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泸县的经济发展。而根据已有经验教训,落后县区的经济发展,只有通过农业生产。那些人均年收入几十万的乡村,靠的也是现代化的农业发展。
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工业和信息产业的快速进步,农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电脑和手机的价格却越来越低。我们泸县不能去盲目追随高科技发展的步伐,谋求产业转型等现代化发展模式,我们没有那样的基础。
人类进步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从农业开始,发展好第一产业,而第一产业又会推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健康、可持续、高速地发展下去。例如,只有吃饱了,喝足了,人民才有时间和精力追逐更多,只有先有了钢铁、煤炭、纺织等原材料的工业进步,才能发展、推动电脑、手机等行业。直接引进和贩卖的模式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在当前,并不适合泸县的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开放的时候,那是因为别国的东西太先进,运费也太贵,别国的东西拿到中国来还不好卖出去,反而制造低端的产品符合中国国情。但同样,外省的商品已经渗透到泸县的家家户户,泸县自己产品在泸县反而吃不开。所以,我们泸县绝不能把泸县的未来寄托于引进外资和模仿制造低端商品。这样的公司,迟早也是要被淘汰的。
所以,发展农业,不仅可以提高泸县人民的可持续的人均收入水平,当人民富裕了,资本累积多了,就会有巨大的需求和市场,而本地企业就可以直接内销,少去了很多成本,那么企业就可以发展起来,做大做强,进而发展出省,出国。
综上所述,只有强调民生,发展农业,民富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民富才是泸县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
第2章 推动农业经济改革
第一, 泸县当前的农业发展概况。
笔者是一个地道的泸县本地人,在家乡也生活了二十几年了,对泸县本地的农业发展耳目共睹。
泸县是一个多丘陵多河流的亚热地带县。在十多二十年前,泸县可以说是一个农业大县,家家户户靠山吃水,人民生活贫苦。主要原因是,虽然气候优越,田地亩产高,但那一代人,人口众多,分得土地少,丘陵地带又不通公路又无法使用大型机器。他们无法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生产力进步,所以,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背井离乡,到城市去打工。渐渐地,在家务农的人越来越少,直到现在的各种荒地,以及务农人员的老弱病残,耕地质量也是越来越低。
第二,新的机遇。
1,随着人们对农业的天生看轻,认为务农就是没出息的表现,一代又一代人,已经不再愿意务农。当前泸县虽然有政策,如果农民分得的耕地出现荒地,国家就要收回土地使用权,但并没有严格执行,荒地依旧在扩大,荒草杂木丛生。如果政府进行严格执行,可以收回大量土地。并且,政府或者企业可以进行低成本大量征收土地使用权。
2,野生河沟无人能够管理或者敢于承包,造成涓涓清水白白流失。养鱼的人都知道,那种流动的河沟含水量丰富、水质清澈、又是流动的活水,含氧量好,养鱼效益远远高于鱼塘。但由于承包成本高、又害怕别人偷窃或投毒,没有人敢去承包。如果扩大规模,将河沟水位筑坝拦高,将低矮的两边稻田淹没,泸县境内将凭空建成一大批优质养鱼基地。
3,目前泸县土地的使用上,稻田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还有人种植玉米、油菜、小麦等经济作物。众所周知,稻田、玉米、小麦、油菜等经济作物如果在平原上种植,那么经济效益是除了种菜之外最高的。但是,这种经济作物在我们泸县这种地形上进行种植,却是高劳动力投入,低利润回报的。主要原因是不能使用现代化作业、机械作业,一千人的劳动效益比不上一个人的现代化劳动效益,这绝不是夸张说法,甚至在某些现代化机械面前,这个数字更夸张。当然,笔者指的是在平原条件下使用大型机械。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吃不得苦,让他们下地干活无疑是赶鸭子上架,要死要活。当前的农业生产,还依赖着60、70后的老一代农民。而这,势必要断篇的。政府已经在考虑这些事请,也在进行果树种植的改革。但是,这里面还有很多问题。1,普及面不广。2,由于每家每户各自为政,经济效益完全体现不出来。比如我们潮河镇,我们镇种的全是龙眼,看起来还很专攻。可是,每一家的龙眼都是每一家自己管理。首先,生产技术无法推广,潮河镇大部分龙眼没有经过嫁接(嫁接要钱,农民眼光浅,也不关心农业生产,不上心),每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低,收购商无法打开市场,也就只好低价销售,当然,收购价也是奇低,甚至出现有人拿着龙眼开卖,一听几毛一斤的价格,直接把龙眼扔地上的多次事情。收购商更是恬不知耻地互相合作,压低价格,牟取暴利。
4,随着外面务工人员在外面消费水平太高,老来就会被辞退等无所依的局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打工一年的收入其实不高,这些年轻劳动力都是可以通过做工作、做榜样吸引回来的。
5,目前在家务农的人对农业生产不上心,把农作物栽培下去就等收割,施肥、除草工作减少,农民认为农作物值不了几个钱,经常是一个月才上山几次,特别是很多农民都是妇女,一天上山干一小会活,然后回家打牌看电视,效率十分低下。而在外务工人员,工作的时候其实很累,但是并不是每天都有工作可干,一处工地结束了是需要连续放假好久的,要等待下一处工地的开工。所以许多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工,虽然单天工资高,但很多时候没活干,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但是,如果我们泸县的农业能够进行产业化大规模生产,农民能够每天都有工作,干不完的工作,能够保证每个月都有工资,即便每个月只有两千左右的工资,由于当地消费水平低,不用出租房屋等特点,是可以让务农的员工每年攒到不俗的存款的。而且,相对于外出打工,管理果树、饲养牲口、发展渔业等并不会像以前那种泸县的农业那么辛苦,反而更得人心。
第三,如何建立泸县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生产。
根据上述,已经可以得出不少发展的机遇,笔者给出的大体实验性规划如下。
1,首先,应该以一个或两个、三个等村为实验开发对象,再比如,以一条河沟为核心的区域。
2,采用国家强制收回荒地、收购土地的方式,将那些没有劳动力的家庭的土地收回。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应该是大部分愿意交换的。只需要每家每户给他们留点种菜的地就好,他们也会很乐意把不需要的土地低价交给开发商或者国家。
3,在开发前期,应该采用实用性为原则,比如,应该采取以少量精壮、有技术的农业生产者管理大片果树、渔塘的办法。可以采用合作制或者工资制,笔者倾向于后种,也更倾向于国有企业,具体原因暂时不说。在前期,让这些农民完全专注于农业,而且多多给予鼓励政策。由于果树、渔塘、牲口等作业并不需要太多人员,前期采取粗管理的方式,主要在于扩大规模,这样能将低成本,也可以让农民收入提高。比如,果树品种、养鱼的品种等,都按照现有的最好技术即可,暂时不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品种,主要在于将低成本,获得利润。
4,当获得一些利润的情况下,不断扩大规模,直到全县的基本全覆盖。比如,有些不愿意低价交出土地的不管他,一些种菜的、要喂猪、喂鱼、喂牲口的不用管,只需要做到大多数覆盖即可,就算只是一半的覆盖率也可以。随着他们经济效益不高,老一辈农民退出历史舞台,他们总会交出来的。总之,要保证低成本和有较高利润。另外,果树不要太单一,多种水果能让销路扩大,规避风险。
5,当进行到这一步,由于巨大的规模,产品的销路已经慢慢打开,农民的收入已经有很大提高。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进行高技术、高密度作业的高新品种引进。在这一步,我们要培训人才,而且由于越好的鱼,越好的果树种植,其实更需要精心管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扩大员工规模,让更多的打工者回来发展生产力,建设家乡,造福国家,造福于民。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利润高,科技含量也高,市场竞争力强。
走到这一步后,那些经济效益不高的农民总会想入伙或者干脆交出土地来打工的,现代农业就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到时候,泸县的农业发展就算基本改革成功了。到时候,全县的务农人员年轻,技术好,收入高,人才可持续发展,再也不用背井离乡。森林覆盖率高,资源利用效率好,不污染环境,经济指标优异,内需市场上升,就可以进行工业化发展了。
这里,笔者还需要阐述补充几点。
1,很多人觉得,现在是种树,你说的还是种树,能有经济效益?从上面也许能得出结论,在规模化、高质量生产、高效率生产下,的确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特别是现代化的分工机制。比如,现在农村都建立了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但是,它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生产到销售,其实可以精细分很多工种。比如,专门嫁接的,给予技术支持的,给予农药化肥供给的,给予运输服务的,给予销售管理的,减少中间商利润,再说前面提到的,政府对偷盗的管理,摄像头的安装,增加力度恨抓,敢于破坏的就那几个坏人,揪出来就行了,等等,总之,规模化生产的经济效益肯定大于各家各户自己干,你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干。
2,笔者还有很多其它见解,对于分配制度的改革,专门做过分析,这里就不再详述。希望我的文章能受到党和国家的信任,帮助家乡的经济发展。
3,这篇文章也适用于四川大多数丘陵地带的农业生产,可能不同地区生产的产品不一样。
最后,笔者书写仓促,其中有许多疏漏和错误,请给予宽容谅解。
笔者邮箱297219203@qq.com
-
1
2016-02-18
19:35:42 18535280141 已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