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泸州城市建筑设计水平与风貌品质,建设与“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封面
- 问政网友:问个政
- 问政对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提问时间:2025-10-20 21:40:39
尊敬的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在泸州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城市建筑风貌与品质是外来客商、游客对泸州的第一印象和最直观感受。城市建筑风貌提升已成为城市建设运营和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吸引年轻人,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城市竞争力重要一环。近期宜宾市在城市建设中呈现的多个标杆项目,如站前广场竹颂广场、王府井商业综合体、三江口片区、岷江新区等,以其大气现代的设计、协调统一的风貌,展现出超越一般地级市的建筑品质,同时老城在外立面进行了一轮风貌高质量改造后又将进行大面积集中连片拆除重建,宜宾的举措为泸州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泸州和宜宾组团建设川南副中心城市,理应不能落下,并且显得更为紧迫。
一、借鉴宜宾标杆项目,打造泸州"城市封面"
宜宾站前广场竹颂广场将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王府井商业综合体展现了现代商业建筑的精致与活力,三江口片区则通过整体规划打造了滨江城市风貌的典范。这些项目共同特点是:
设计标准超前:基本都是全球征集设计方案,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比选。建筑尺度、材料选用、细节处理均超越常规地级市水平。
文化特色鲜明:巧妙融入竹文化、长江文化等地域元素。
整体协调统一:注重建筑群体之间的风格协调与空间关系,开阔、现代、大气。
同时相应的可以了解、学习考察宜宾在资金筹措,建设运营模式和管理上的做法。泸州曾经也规划过很多类似项目因为各种困难没能如愿建成或在建设中打了折扣,而宜宾能短时间迅速将规划图纸高质量的建成运营。
建议泸州在下一轮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泸州长江穿城而过蜿蜒形成的几个半岛,这是泸州城市建设的上天恩赐和绝佳地理条件,将中心聚焦到长江两岸,首选茜草长江大桥两岸的茜草、罗汉,其次长江五桥、六桥所在的蓝田、邻玉关键区位,打造具有同等影响力的"城市封面"项目,重点推进:
1. 两江交汇区域:建设标志性建筑群,形成城市会客厅
2. 主要入城通道:打造具有冲击力的城市门户形象
3. 城市核心商圈:提升商业建筑品质与空间体验
二、重点片区更新改造,提升城市整体风貌
1. 中心半岛有机更新结合长江两岸景观提升
水井沟商圈风貌改造,现在水井沟附近的人行道还停留在零几年,方形/菱形砖,各种水泥补疤。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重建古街、古城,留住文脉。充分利用打造馆驿嘴两江交汇城市地标,滨江路风貌提档升维,与对岸的茜草半岛联动塑造优美天际线:统筹规划沿江建筑高度与体量,打造连续滨水空间:建设贯通的亲水步道与观景平台,突出夜景效果:精心设计沿江建筑照明,展现夜间魅力,为市民和游客建设滨水看江、赏船、赏景、赏夜色的活力滨水之地。
2. 小市老城片区改造
整体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与色彩基调
完善功能配套:增补公共空间与服务设施
改善空间环境:梳理交通流线,提升环境品质
三、完善规划审批机制,提升建筑设计品质
1. 建立分级审查制度
重要地段重点项目:实行专家评审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特殊审查程序
一般地区项目: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
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标准:从创意性、地域性、实施性等多维度评判
2. 强化城市设计引导
制定片区城市设计导则:明确建筑风格、色彩、材质等控制要求
建立建筑外观审查机制:确保新建项目符合城市整体风貌要求
鼓励创新设计:支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的优秀设计方案
3. 实施全过程管理
前期介入:在土地出让阶段即明确设计要求
中期审查:严格监督建设过程,确保按批准方案实施
后期评估:建立项目建成使用后评估机制
四、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塑造泸州建筑风格
泸州作为酒城,江城和“小山城”,应充分挖掘地理地点和展现独特的地域文化
文化元素现代转译:将酒文化、长江文化、川南地域特色通过现代设计手法体现
材料技艺创新应用:在现代建筑中巧妙运用本土川南民居等特点与本土问文化元素
生态智慧当代传承:将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相结合
五、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实施效果
完善法规标准:修订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提高设计标准
强化人才支撑:引进高水平设计与咨询团队,提升本地设计力量
鼓励公众参与:建立公示制度,听取社会各界意见
实施示范引领:选择重点项目打造标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这是广大泸州市民的殷切期盼,希望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多想办法,团结更广泛的力量,久久为功。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泸州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建筑品质,塑造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城市形象,展现"酒城"独特魅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
1
2025-10-20
21:40:39 问个政 已问政 -
2
2025-10-21
09:23:43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已转交